關於 寫手,是我印象中在編輯相關的書籍裡,一再會聽到作者苦述、悲憤、憂愁、無法自拔的一種職業。那天去我朋友家裡,親自見識到真實中的寫手,只能說,我這個當編輯的,果然還是個嫩手,或者說...夜郎自大的短視者。

寫手是什麼呢?正名來說,她就是一般書籍著作的作者,但卻是見不得光的作者,好運點可以掛自己的名字,不過幾乎都是掛著機構、或團體的名字,例如XX研究室、XX編輯部、甚至連名字都沒掛。而最常見的情況是,許許多多的知名人士,例如醫界權威、烹飪界主廚、影視、政治名人...等等,仔細細想,這些人有空寫一本書嗎?寫書其實不是件簡單的事,因為這是一種把所有的想法作個整理、歸納、分析後的心血結晶,他沒辦法像談話那樣,可允許許多的漏辭、跳段、不合邏輯事例...等等。所以簡單說,她需要一點沉靜的時間去把龐雜的內容有條不紊地整理出來。那麼...再想想前述那些人,他們的共通特性是什麼?忙...忙的亂七八糟的恐怖,你覺得他們會有好整以暇的時間寫寫書嗎?最簡單的例子,政治名人的傳記,不都是一些有名的記者或是文字工作者去採訪過後,再將內容整理出來的嗎?

所以,寫手其實就是所謂的影武者,代替名義上的作者寫作內容,然後經過名義上的作者 "審核" 之後,付莘發印。表面上風風光光、大賺版稅的是那些名人,暗地裡刻字成金、化腐朽為神奇的是這些偉人。那為什麼寫手不直接出書呢?因為名氣不夠大。對讀者來說,一名名醫寫的健康書籍,會比一個博覽群書、分析整理出各種有用的健康資訊的書籍好賣;一位名廚的食譜書,絕對比一般家庭主婦累積30年經驗的烹調內容夠有看性。人們習於被宣傳、被既有的名聲矇蔽,在個人固定的買書額度不變的情況下,你會挑選的,當然是哪些社會知名度大、實際經驗豐富的人所寫的書,不是嗎?

老實說,如果我是一名出版者 (雖然我現在也算是、卻也不太像是),我當然也會用這樣的模式,找個寫手寫個我認為有市場的書籍,然後再找在那個市場有影響力的人背書、或者掛名,這樣你就出了一本某某名廚、或者某某名醫、名嘴的暢銷書。因為如果真的找一個名醫、名嘴、名人,我掛保證他們絕對無法在你既定的時程裡寫出來,而且寫出來的東西很可能又是那種看了會昏倒、折磨編輯的怪物文稿。

找一個好的寫手,可以連編輯的力氣都省下來,她幫你把企劃寫好、詳細大綱目錄、內文落版、排版、封面、邀約名人、...等等印前的處理一手包,出版社只要出一點微薄的費用,而且是買斷的,就可能可以無煩惱地出一本可能會暢銷的書,二刷、三刷...只是掛名的名人,卻不費力氣地賺那好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。所以一些投資專家會說,一定要去從事這種不需費力就有收入的工作,例如房租、稿費、版權費...等,不是沒理由的 (但前提是,如果你是名人就比較容易有這類收入吧...)。

我的朋友是個超級寫手,所有印前的內容甚至印後的工作她都會,我相信她應該是許多寫手中比較特別的幾個之ㄧ,如果我不這麼想的話,這樣會讓我先前累積起來的一些編務自信完全蕩然無存。因為就算我會幫作者規劃大綱內容,但是我不可能逐章逐頁地規劃好頁數與內容,我的誤差會在一兩台之間,但是她卻是0頁數的誤差。當然我可以設想為書種的不同,所以可做的努力就不同,如果我可以細分成這樣的規劃,我乾脆跳下來寫書了...沒錯,她是寫手,她除了前端的企劃,還要負責完成她企劃內容的寫作,而我是編輯,不需要這麼仔細地規劃。

但,就學習的角度來說,她真是一個值得編輯學習的目標。可是就現實面來考量,這卻是非常沒必要、太浪費時間精力。然而,如果想做出一本好書,這樣的努力是必要的,只看出版社是否願意認真看待這樣的編輯力付出。

寫手,是個神奇的職業。相對於編輯來說,她是個更有實質出版力的角色。

朋友說我也可以當,但我看著她滿地、滿桌、滿書櫃的書,「寫一本書要參考二十多本書。」我愣了!說實在我編一本書可能最多拿5、6本書來參考,但是她是我的4、5倍,我突然覺得自己真的太不夠,尤其最近企畫更是沒什麼拿書來參考,其實一方面環境的關係,一方面真的太懈怠了,寫書、做書,真的就要是看書!

看來想做個TOP編輯,或者試試寫手的工作,那就讓自己埋在書海裡吧..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