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基本的邏輯結構嗎?
書之所以稱作書,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內容是有結構性、邏輯性、設計性。
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出版社這樣的一個機構存在,出版社就像一個食品加工工廠,大部分的時候,作者提供了一隻活豬過來,可是讀者不會想要吃活豬,他可能想要吃紅燒蹄膀、或是德國豬腳、或是滷豬頭皮、藥燉排骨、東坡肉、......等等,那麼出版社裡的編輯就是殺豬的、料理的、擺盤的工作者,應這頭豬的特性、讀者的需求,將它變成讀者想吃的豬料理。
雖然有點誇張,但是拿活豬過來的、而出版社又願意幫他出的,還真的是不少。不過絕大部分的出版社一定會拒絕這樣的「活豬」,好歹你也要給煮熟的豬,剩下的由出版社幫你加調味料、擺盤、然後上菜,這大概就是大部分的出版狀況。
不管是生豬料理、還是擺盤調味,其實都只是在玩弄邏輯結構,只為了讓讀者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。什麼樣的結構會是最好的閱讀體驗?曾有出版界名人提出一句真理:感覺不出設計的書就是好書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內容處理要做到讓讀者可以很自然地讀下去,不會受到任何因為書籍上面的設計而干擾。要達到這樣的方式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「唸唸看」。如果你的內容詞意不通,在你唸起來的時候就會有卡卡的現象,我在校對稿子的時候,就是經常唸稿子,遇到怪怪的地方我就多唸幾次,不對勁我就會試著去把它改成唸起來通順的樣子,然後請作者確認,不然就是請作者自己再確認一下那段文字的正確性。但是通常作者本人察覺不太出來,我能理解作者寫一本幾十萬字的書已經寫到快要精神崩潰,還要再去校對一次內容會有多大的反感,所以大部分的作者交稿後,不是當了甩手掌櫃,就是怎麼校也修改不出正確的邏輯,最後只能勞煩任勞任怨的編輯,不是推敲作者的正確語意、就是尋找Google大神的協助,順利把不順的內容給修改好。
這些都是在內容中很可能出現的一段段問題,除了這些語意上的問題,章節結構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。什麼是章節結構?就是像Word文件中有樣式1、樣式2、樣式3那樣的結構順序,一般我們會稱作大標題、中標題、小標題、小小標題、引言、說明文、表格、......等等。通常對小說、散文、詩集這類純文字書來講,這些結構並不會太多,頂多就是一兩個標題而已。而在我負責的工具書領域中,這些結構的設定往往就會累死編輯。
為什麼?回到前面提到邏輯結構,這並不是只有指內文通不通順而已,更重要的意義是在下定結構標題的正確性。為什麼要下標題,我們來看看報紙吧,每次我們看報紙,第一個吸引你眼球的不見得是照片(當然養眼香辣帥氣的照片也許例外),一定是標題,這也是為什麼新聞記者下的標題很狗血,因為越狗血才會吸引讀者想知道內容有什麼。
書籍的設計也是一樣的,有一個好的標題,可以讓讀者了解他現在要看的內容是什麼,就好像街道裡的商店,你看到咖啡店的招牌,就知道這家裡面賣咖啡,看到麵館的招牌,知道裡面有賣麵,看到理髮廳的招牌,就知道裡面是剪頭髮的、......。然後,在這些標題的內容中,還會再分更多的層次,像是小標題、項目、編號、圖片、表格等等。舉現實的例子來說,你在街道上選擇進入咖啡廳,進入後你很容易了解哪邊是洗手間、哪邊是點餐櫃台、哪邊是座位區,然後在你的位子上會有水杯、Menu、糖罐等等的小東西,雜誌、書刊可能在櫃檯區,這些東西都很一目了然,不會讓你覺得有什麼突兀的感覺。
好的書籍就夠就像這樣,讓這些標題結構與子項目很自然而然地呈現在讀者眼前,他們不會有衝突、不會有顛倒感,一切就是那麼自然,感覺不出設計,哇!這說起來好像很簡單啊,難道作者給的稿件不是這樣的嗎?
是啊,在我的編輯經歷中,有的作者提供的稿件完全沒有下標題、有的標題很虛弱、有的順序有問題、有的莫名其妙、有的亂七八糟加太多,這是什麼情形呢?就讓我再用咖啡廳當例子解說好了。
- 沒有下標標,就像是把座位區、點餐區、廁所完全無隔間地混在一起,你能想像這是什麼情形嗎?
- 標題很虛弱,就好比洗手間的識別很模糊,不清楚是男廁還是女廁,甚至洗手間藏在角落處找不到?
- 順序有問題,就像是一個動線問題,進一家咖啡廳如果門口就是洗手間,你會覺得怎樣?還是要先穿過廚房才會到櫃檯,這也很奇怪吧?
- 莫名其妙,就像上面的問題一樣,除了動線問題,搞不好你的桌子上有詭異的娃娃、或是用不到的器具(像是胃散、滑鼠、雞毛毯子?)
- 亂七八糟加太多,例如咖啡廳就好好賣咖啡,頂多一些西式餐點就好,但是偏偏你就是會在Menu中看到銷售公仔、冷凍水餃外帶、精品月曆銷售......)
以上舉的例子都很強烈,主要是加強大家的印象,基本上沒這麼恐怖,但是誰能保證哪個編輯沒遇過這樣的情形呢?
遇到這些情形怎麼辦?有科學研究顯示,人的天性在5歲後就會定型,很難改變,更何況是大部分擁有豐富人生經歷的作者呢?所以最後還是任勞任怨的編輯,想爆腦袋把這些結構給調理順過,最後才成就了可以在讀者面前閱讀的書。
人家中醫要調理一個病人的體質,至少要花上個2、3個月以上,但是對編輯來說,要把體質不良的稿子調理好,他只能有1個月的時間,你說編輯的下半生如果不找中醫調理自己的腦子或是身子,有可能嗎?如果有中醫的朋友看到,能不能對編輯朋友打個折呢?
因為邏輯結構是很重要的部分,所以上面講了很多,如果你是想要自行出版電子書的話,你就要想想,你的稿子,是能看的嗎?
很多的人都會有自己的盲點,但幸好的是,我們有親人、朋友,在你不想要靠出版社出版前,建議你先把你的大作丟給親人、朋友看看,然後請他們用嚴格、不矯情的態度,回覆你的文章,如果你連他們都征服不了,就不要在網路上製造讓人瞎了眼的大作吧~
讀者根本不知道的鬼內幕之2:那些我們遇到過的作者
好像很多人都會有一種錯誤的幻想,以為能夠出書的作者都是高尚品格的人,然後都以他們為自己的心靈導師,這種情形通常發生在心靈、養生、人性溝通這類型的書籍上,不過我真的要很偷偷地告訴大家,不要想得太天真了,我們就單純地看看內容就好,認同作者的理論、教學就好,就是千萬不要把作者當偶像,作者也是吃五穀雜糧的,七情六慾與現實誘惑都會比我們還要多,你要說他不會幹他書中叫人不要做的事可能嗎?那只是不能說的秘密而已,就像賣油的都知道有黑心油這種事,賣房子的知道有黑心房仲......等等。尤其是我們在出版界裡,就會更了解那個簽書會上光彩和藹可親的作者,其實在出版社前還不就是那種嘔心巴拉的勢利眼?或是私底下私德不良的作者?
不過大家還是不要太了解這種內幕的好,有時候人就是單純一點,不要想太多,這樣生活下去會比較幸福一點,不要去想這個不能吃、那個不能喝、那個也不能洗,呆呆地過生活,反而好像不會有憂鬱症吧?
讀者根本不知道的鬼內幕之3:那些可以出版的作者
有很多的素人作者抱怨自己的書沒有出版社要幫他出。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可以先檢討一下自己文章的邏輯結構,當然這也許只是其中一個小原因,更大的原因我只能偷偷地說可能有兩個:一個是你沒有名氣、一個是你沒人脈。
說到人氣,就是指你是不是業界有名的人、或是網路上呼風喚雨的人,如果是,那你應該有接不完的邀稿,管你給的是生豬、死牛、還是病死鴨,出版社就是會把它料理出來;說到人脈,就是你有沒有後門,有沒有認識總編輯、出版社的老闆、業務主管,如果有,只要一張嘴巴你就可以享受專線服務了!
基本上會變成這樣,也不是每家出版社樂見的,主要還是因為出版環境的丕變,根據2014年的閱讀調查報告,台灣人平均一個月只閱讀一本書左右,閱讀人口大量減少,衝擊出版社的書籍銷售,所以出版社都要找有口碑、有保證的名人來出書,至於後門,那是每個業界都有的事,編輯也只能咬牙和血搞出書來。所以如果傳統出版社不出你的書,那麼自行出版電子書就是一個很大的出路,但是還是請你先顧好自己的內容,不要砸了自己的招牌。
留言列表